99九九精品免费视频观看-99九九精品视频-99九九视频-99久99久6久热在线播放-女人a级毛片-女人成午夜大片7777在线

新聞動態   News
聯系我們   Contact
搜索   Search
你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動態 > 行業新聞

TCL李東生:國際化企業需要敢為天下先

2016/10/9 22:38:03      點擊:

TCL李東生:國際化企業需要敢為天下先

LCD液晶屏專家指出對外開放讓中國和世界的第一次真正的相遇,外面的世界吸引著意氣風發的年輕人。作為恢復高考后的幸運兒,彼時剛剛畢業的現任TCL集團董事長、CEO李東生擔任廣東省惠州市工業發展總公司引進部主任,與國際跨國集團公司密集接觸。李東生工作伊始的積累,為TCL的成長埋下伏筆——TCL注定將成為一家國際化的企業。

2002年 TCL邁出了國際化的第一步,820萬歐元并購德國施耐德,成為在當地的第一家中國制造企業。2004年,李東生先后整合法國湯姆遜公司彩電業務與阿爾卡特全球手機部門。由此,李東生被業界稱為中國國際化的“一代宗師”。

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,華星光電投建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消息甫一出爐,和十幾年前一樣,全世界的媒體都再次聚焦到TCL這家中國企業和其旗下的華星光電身上。盡管在半導體顯示行業,華星光電尚屬新生代企業,但并不妨礙企業的發展速度。

“耗資465億”“全世界第一條11代生產線”“全球最高世代線”。這些關鍵詞對于剛剛進入面板產業不足5年的華星光電和母公司TCL集團而言,確實意味著進階,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。前車之鑒,夏普2010年首發進入10代線領域,不過由于下游的出?谏形创蜷_、供過于求的局面一直未能改善。

李東生此次進入11代線市場,和12年前并購湯姆遜一樣,敢為天下先。當時的“敢死隊長”經歷了之后的陣痛和重生。此次的11代線再次全球首發,又會給TCL集團帶來何種機遇和挑戰? 為此,TCL集團董事長、CEO李東生接受了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的專訪。

兩大產業側重有異

《中國經營報》:TCL上馬的11代線,目前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領域屬最高世代線,TCL此舉“敢為天下先”,不過考慮到之前日本夏普10代線有開工率不足,下游需求不穩定的狀況。你認為到了2019年7月,11代線產出之際,隨著大尺寸電視普及,下游出海口會不會完全打開?

李東生:近年來,液晶電視一直向著更大尺寸、更高分辨率方向發展。全球市場已經看到了主流電視尺寸的變化,對大尺寸電視機的需求預計將以每年超過20%的速度增長。華星光電11代線一旦量產,將使TCL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上的產品組合更加豐富。

關于11代線的建立,是TCL立足于未來市場競爭的基礎上制定的戰略。從目前的國際競爭體系來看。中國在上游產業的規模還與國際標桿企業存在差距。因此,我們需要以前瞻性的視野,著眼于市場需求趨勢,在上游產業進行布局,并提升制造能力。

《中國經營報》:TCL不斷壯大上游產業(華星光電),可能意味著未來華星光電將成為第一主業,而近年來盈利狀況不佳的多媒體也將逐步在集團內部邊緣化,對此你有什麼回應?

李東生:集團對兩大產業側重有異,但兩大產業都非常重要。華星光電作為TCL掌控上游競爭優勢,增強話語權的核心產業,是TCL從整體產業上游提升競爭力的關鍵,華星光電同時也是TCL進行基礎性與前瞻性技術研發的重要環節。華星光電的良好發展,將更有利對多媒體、通訊等下游產業開發高品質產品提供支持。另一方面,TCL更注重打造產業鏈優勢, 提升整體優勢。

從中國制造業發展的角度來看,“中國制造業”的發展需要具備掌控產業鏈優勢。華星光電的建立以及不斷發展,使TCL乃至中國整體行業,提升了話語權及競爭能力。同時,也使公司下游產品的研發與生產獲得了更有力的支持。未來,TCL仍將持續注重全產業的協調發展,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,加強上、中、下各產業在研發與制造能力方面的提升。

《中國經營報》:TCL上馬11代 線,未來的產品將輻射全球市場,為全球的整機企業提供大尺寸面板。這與2004年并購湯姆遜均是業內開先河之舉,對此,TCL覺得兩筆戰略投資的異同點在哪裡,能否從公司目前的實力角度和宏觀經濟層面做出解釋?

李東生:從企業角度:兩者均奠定了TCL的領先優勢。作為中國制造業國際化發展的先行者,TCL在2004年成功收購湯姆遜與阿爾卡特,為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強大基礎。通過有效積累技術專利,以及海外運營渠道,使TCL快速打開了歐美等發達市場,促使TCL的國際化發展更為順利。TCL的海外業績,証明了這一點:2015年,TCL全年收入超過千億,海外收入佔比連續第二年接近50%。未來,TCL海外增長的速度將超過國內。作為中國業內唯一具有垂直產業鏈整合能力的企業,TCL擺脫了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,更有力地掌握了企業發展的主動權。

從宏觀角度,兩者均對中國制造發展具有深遠意義。TCL收購湯姆遜、阿爾卡特等國際公司,首先,為中國企業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,提供了良好的戰略參考與經驗。在國際化發展進程中,TCL借助收購,實施“扎根當地發展”的策略,一方面,借助收購的資產,有效地在全球建立起先進的工業與研發基地,使TCL在全球的影響力越加深遠。

標桿學習,辨識優劣

《中國經營報》:你經常提及三星,在《鷹的重生》一書中也提到“三星是值得TCL學習的老師”,近年來,在全世界科技企業中三星速度,令行業側目。和三星相比,TCL集團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裡,持續成長和持續品牌化的基因和三星有什麼類似?

李東生:三星是過去十年發展最快的綜合性企業,伴隨著日系企業在全球市場的萎縮,三星高歌猛進。日資企業的市場份額相當一部分被韓系企業獲得,其代表就是三星。三星成功之處在于戰略清晰、高標淮、嚴要求。三星并非每個產業都做到全球第一,但目標越高,動力越大。在戰略資源布局上目標清晰。三星最早部署半導體的時候落后于美國企業,甚至落后于中國臺灣的企業。盡管布局晚,但投入大。在經營最困難的時候,三星都沒有放棄此業務板塊,現在三星成為全球半導體的翹楚。此外,三星整個系統的執行力很強。強效的績效考核和嚴苛淘汰方式,提升整個團隊的積極性。

TCL作為新興的企業和三星有差距,但作為比它規模小的企業,會有更好的速度和效率,而且能更好地對市場需求作出響應和糾錯。另外一個優勢在于,三星成長沒有一個國內市場的支持,作為中國企業,有國內市場的支持,這也是比三星有優勢的地方。

《中國經營報》:三星作為家族企業,接盤人主要採用傳承的方式,TCL集團經歷35年的成長,也面臨著創始人退休,接班人遴選的問題,對此你有什麼樣的規劃?

李東生:TCL集團是上市公司,不存在傳承問題。目前TCL集團採取的是領導負責制的方式,集團除了董事會外,還有執委會。公司的人才培養有比較完善的計劃,架構了“鷹系”、“新任系”和“高潛人才系”三條人才培養體系。其中極具特色的“鷹系列人才培養計劃”包含面向高層管理者的“雄鷹工程”, 面向中層管理者的“精鷹工程”,面向基層經理人員的“飛鷹工程”,以及面向剛入職大學生的“雛鷹工程”,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活動,提升員工領導力。

近年來,集團選派到一些管理干部去國內外好的商業學院學習,還有高管班組成學習聯盟。不斷學習加之工作積累,優秀的接盤人就會自然出現。高管的權力來自董事會,但管理威信一定要靠自己。我堅信新一代一定比老一代更出色,這是一個企業能夠持續發展的基本規則。

產業鏈的不確定性

《中國經營報》:上半年年報中提及TCL集團創立兩隻百億元規模的并購基金。專門的產業并購基金從業者曾經對媒體表示“做創投基金,一定要有看穿未來的能力”。你曾表示,并購基金一定會聚焦到TMT領域,工業4.0領域。這也可能成為TCL集團重要的贏利點,那如何才能具備“看穿未來的能力”,預測產業鏈上的不確定性?

李東生:做工業的總會面臨不確定性,一切都在變化中。相信沒有人能夠絕對地看穿未來。企業要做的是在變化中做出調整。2016年TCL集團建立兩個產業并購基金,主要目的是推動集團主導產業的發展。主導產業投入的力度都是很大的,近兩年企業的并購資金動輒都是10億美元的數量級。這種并購項目單靠企業自己的資源不夠,并購基金的成立會產生杠桿效應,把自身資源放大。目前TCL的兩隻百億基金,其中一隻TCL出資10億元,紫光出資10億元,另外80億元是其他企業投資。和長江產業基金合作也是一樣。

《中國經營報》:現在量子點產業對韓國的OLED產業造成很強大的沖擊,QUHD 量子點技術會不會改變現在面板產業的格局?

李東生:現在彩電顯示主流技術還是液晶顯示技術,在此技術結構之下派生很多新的技術,包括最新的量子點技術,它的基本就是薄膜晶體管技術。

LG Display(以下簡稱“LGD”)一直堅持做OLED,成為目前全球僅有大尺寸OLED生產企業。LGD的工藝沒有之前三星的OLED那麼復雜,當然也就損失了一些效果,例如,色彩飽和度等。

量子點技術主要是改善色彩飽和度,這一點是OLED相對傳統TFT有一個優勢的地方,我們通過量子點技術,它是能夠讓色飽和度達到,甚至有些指標超過OLED的水平,但是它的成本大大低于OLED,這樣從產品的性能和價格來比,它和OLED比,就有一個明顯的優勢。

在目前這個階段,我們認為量子點技術是完全可以超越現在的OLED的技術。未來如果我們能夠用印刷顯示的方式做OLED,會是革命性的。我們正在密切關注。為了這一點,我們已經通過一些基金和自己直接投資上游做印刷顯示的設備公司,我們在美國投了幾千萬美元,我們認為印刷顯示技術假以時日可以成功。

《中國經營報》:從2016年上半年年報開始,TCL集團金融業務表現得非常好,僅次于華星光電,增長幅度接近四成,成為公司主要利潤來源。TCL在2005年成立了財務公司,2006年也獲得財務牌照,金融業務對于TCL集團還是很重要的。不過即便金融業務勢頭迅猛,你的投資仍然偏重實業領域。如何理解這樣的戰略布局。你覺得工業對于整個經濟領域的意義是什麼?

李東生:實業在中國的重要性是由當今整個中國經濟結構決定的,中國是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,注定中國整個經濟的發展一定是建立在強大的實業基礎。實體經濟是創造物質財富,是有形的。13億人口,基本有形的東西需求量是很大的。所以對中國來講,若是本國不能提供這些產品,全都依靠進口,中國的經濟就會出現傾斜。

實體經濟是對外貿易基礎,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穩定地成長,很重要一點,是多年來的對外貿易順差。為對外貿易順差做出貢獻最大的就是工業產品出口。

對于中國實體經濟來講也面臨很大的挑戰,勞動力收入的提高造成了工業成本的上升。總體而言,這是,對實業的一個挑戰。如何更好地提高勞動生產率,提高自動、智能設備的普及率。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意味著企業需進行產品的升級。

深度 聆聽內心的聲音和科技的訊號

2000年的夏天,經濟學家埃德·亞德尼將新時代的人分為兩類——向前看的野營者和向后看的大眾。他認為,前一類人認為數字技術革命正在將經濟轉化為新經濟,而后一類人則把新經濟當做騙局。

李東生無疑是前一種人,2004年收購湯姆遜,12年后再吃螃蟹,發力面板11代線。投資界有句名言,將錢花在不需要、買不起的東西上,是不會讓人變得富有的。李東生不斷嘗試新模式,每每出手,總有給外界“舉不驚人死不休”的感覺,總不免被扣上好高騖遠的帽子。

在新經濟時代對于希望帶領一批人“先富起來”的企業家而言,流行公式是“信息=財富”。而信息則源于讀過的書,和行過的路。1977年冬恢復的高考制度,標志著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。李東生成為享受“拐點紅利”的第一批人。因為求學經歷和工作機會,外部世界為李東生打開了一扇窗,讓其意識到了差距,而后樹立了實業報國的意識。之后李東生帶領大家掙脫國內市場的束縛,為中國的實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不過由于2004年的國際化,這位一度被全亞洲視為最優秀的中生代企業家之后曾被評為“最差的CEO”。在《鷹的重生》中,李東生說,此時鷹隻有兩種選擇,要麼等死,要麼經歷一個痛苦的更新的過程。而在採訪過程中,李東生告訴記者,實際上當時心理壓力極大,但是隻有慢慢梳理,追根溯源問題的原因,才能解決問題,舒緩壓力。

如今,互聯網洪流洶涌澎拜、不斷沖擊實體經濟,李東生的“實業報國”究竟是一個傳統業者維護尊嚴的外交辭令,還是一位言語謹慎者源于事實的內心篤定?隻有經歷過痛苦的人,才珍視經歷的寶貴,才明白選擇的意義、才能真正聆聽到內心的聲音和科技的訊號。李東生將此稱為沉沒成本,付出越多,感情越多。

老板秘籍

到2019年7月,11代線產出之際,隨著大尺寸電視普及,下游出?跁粫耆蜷_?

關于11代線的建立,是TCL立足于未來市場競爭的基礎上制定的戰略。從目前的國際競爭體系來看。中國在上游產業的規模還與國際標桿企業存在差距。因此,我們需要以前瞻性的視野,著眼于市場需求趨勢,在上游產業進行布局,并提升制造能力。華星光電11代線一旦量產,將使TCL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上的產品組合更加豐富。

TCL集團經歷35年的成長,也面臨著創始人退休,接班人遴選的問題,對此你有什麼樣的規劃?

TCL集團是上市公司,不存在傳承問題。目前TCL集團採取的是領導負責制的方式,集團除了董事會外,還有執委會。公司的人才培養有比較完善的計劃,架構了“鷹系”“新任系”和“高潛人才系”三條人才培養體系。其中極具特色的“鷹系列人才培養計劃”包含面向高層管理者的“雄鷹工程”, 面向中層管理者的“精鷹工程”,面向基層經理人員的“飛鷹工程”,以及面向剛入職大學生的“雛鷹工程”,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活動,提升員工領導力。